在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吴门桥街道盘溪第二社区,一支由10余名居民组成的护绿队伍,在专业社工机构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开展环境保护、垃圾分类、志愿自治、绿地营造等服务。这是今年地球日期间,该社区举办的“老新村也有小新机”活动,活动资金来源于苏州市级福彩公益金。
2016年至今,苏州市级福彩公益金已累计投入5700余万元连续资助“社区服务社会化试点项目”,15个社会组织先后中标,项目覆盖城区22个街道(镇),138个社区(村)。该项目获评“2016年度江苏基层社会治理十大创新成果”以及“2017年度苏州市中心城市科学发展创新奖(单项奖)一等奖”。
“发展护绿队伍,是希望培养居民自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意识,激发他们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苏州市久久社工服务中心承接了吴门桥街道2018年至2020年4个社区的“社区服务社会化试点项目”。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项目经费200万元,中心配备10名全职社工组成团队服务这个项目。”他们为社区提供了“增量”服务,人员却不进编、不占编。
2016年,苏州市委、市政府出台试点方案,在全市开展“社区服务社会化”试点,以政府采购的形式向社会组织购买常态化、综合性社区服务,力求逐步推动社区治理领域的社会化、项目化、专业化。项目服务内容分为基础类、调研类、增能类、治理类4大类、90余项,既有“规定动作”,又有自选服务,各试点街道(镇)可在服务“菜单”中因地制宜选取实施。
对于社区服务社会化项目给社区带来的变化,虎丘街道清塘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朱烨深有感触。清塘社区是个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社区,社区2425户居民中,60周岁以上老人占40%,其中空巢、孤寡老人占比超过50%。“自从社会组织‘加盟’后,我们组建了老龄探访队和爱心乐园志愿队,在提供普惠性的公益服务基础上,还对接爱心商家、企业资源,为孤老、贫困生提供个性化帮助。”朱烨说,社会组织和社工已经成为社区减负增效的好帮手。
苏州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治理处处长谢鸿娟表示,与公益创投模式相比,社区服务社会化项目的服务内容由“单一需求”向“整体打包”转变;服务范围由中心城区向更广泛的城乡社区,尤其是农村社区延伸,更使专业社工团队走进城乡社区治理的舞台,在党组织领导和基层自治组织主导、协同下,深度融入到“三社联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