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战略目标。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推广,我国网络公益事业蓬勃发展,网络公益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手段。

网络平台搭桥,汇聚点滴公益力量

2018年“十一”黄金周期间,知名度并不高的国家级贫困县河南省栾川县,接待了游客31.59万人次,获得2.78亿元旅游综合收入。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该县在网络平台开展的“奇境栾川抖起来”挑战赛活动。此项挑战活动也是该网络平台发起的“山里DOU是好风光”文旅公益扶贫活动之一。活动邀请了抖音达人实地体验、拍摄、传播当地的景色、美食等,并成功塑造出“网红景点”,使得游客数量陡增。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普及、互联网思维的全方位拓展,自媒体、直播、微博、微信等新型社交工具作为桥梁,为脱贫事业注入了新鲜“血液”。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有近4000万用户在微博发布过相关扶贫内容,发布量达到2.1亿条;有超过60万个扶贫领域相关的账号活跃在微博上,覆盖政府部门、媒体机构、涉农企业和“三农”领域认证用户。

一张随拍照片、一条求助信息、一个活动倡议、一个点赞转发,都通过网络平台无形中汇集着扶贫的点滴力量,使每个人都能够成为脱贫攻坚的参与者、号召者和推动者,并形成、发展出一大批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和较高公信力的慈善公益个人、团体、项目和品牌。在“互联网+”的时代,人人都能借助各类网络平台,开展扶贫宣传,提供扶贫资金,参与扶贫项目,形成“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社会帮扶氛围。

网上活动搭桥,扩大扶贫影响力

2018年3月湖南开展了“青年助力网络扶贫”活动,青年赵文第一次将镜头对准了自己的农场,直播养猪心得。但令他没想到的是,半年后他通过直播把生意做到了全国各地。此次活动中,像赵文一样的107名青年累计直播时长超过了1万小时,活动在红网和时刻新闻客户端《青春扶贫录》的专题点击量突破了5000万次,帮助了更多的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

网上公益活动已经成为公益扶贫的重要形式。除“青年助力网络扶贫”活动外,各行各业结合自身资源优势,通过网络平台开展了多项针对性的扶贫活动。这其中,既有创业脱贫的网络公益活动,如针对残疾、单亲、贫困女性的“魔豆妈妈”、为贫困户提供养鸡免息贷款和包销服务的“跑步鸡”等;也有针对教育、医疗、健康等领域的扶贫活动,如提升贫困乡村中小学素质教育能力的“阳光脱贫计划”,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精准教育扶贫的“千帆公益计划”,发挥网络平台优势解决贫困农户家庭主要劳动力医疗保障问题的“顶梁柱健康扶贫公益保险项目”,通过在网上平台认领保护地或经济林及购买当地农产品帮农民增收的“蚂蚁森林打卡种植活动”等。

近年来,网上公益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效,来自阿里巴巴脱贫基金工作报告显示,2018年国家级贫困县在阿里巴巴平台网络销售额超过630亿元。其中,超过100个贫困县网络销售额达到或超过1亿元。京东大数据研究院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京东在全国832个贫困县上线商品超300万种,实现销售额超300亿元,直接带动50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公益活动让全社会重视扶贫、参与扶贫,也让广大网民成为网络公益扶贫的参与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网络联盟搭桥,发挥扶贫杠杆作用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全国80多万社会组织依托上下通联的优势发挥着重要作用。2018年以来,全国各类社会组织参与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倡导志愿扶贫的热情进一步提升。

网络公益扶贫联盟成立后,为3.1万个贫困村进行了宽带建设和升级改造,在158个国家级贫困县开展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中国电商扶贫联盟自成立以来,已经帮助6000多种来自贫困地区的产品实现了上网销售,累计销售额超过人民币1亿元……

各地社会组织也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去。例如,陕西省慈善协会联合省扶贫办设立了“扶贫基金”,利用腾讯公益、轻松筹等网络众筹平台对接社会扶贫网发布的脱贫需求,网络筹款3835万元,募集1.22亿元善款精准扶贫;重庆成立电商扶贫联盟,17家联盟会员企业与重庆14个国家贫困县签订了对口扶贫合作协议;河北省21家三甲医院联合成立了河北省互联网医院联盟,借助互联网技术有效推进健康扶贫,首批联网省内62家贫困县的医院为患者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就医看病服务。

扶贫是新时期公益事业的重要使命,网络是新时期沟通交流的有效工具。随着“互联网+公益”的深度融合,网络公益日益便捷化和人性化。当扶贫遇上网络,广大网民通过网络公益活动,日益成为脱贫攻坚保卫战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