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是第18个世界孤独症日。

为响应中国精协“落实关爱行动实施方案,促进孤独症群体全面发展”的号召,4月1日,第四届融合美育浸润行动——“蓝色星图”计划(以下简称“蓝色星图”计划)在上海浦东图书馆正式启动。上海浦东图书馆副馆长王强、浦东新区残疾人联合会康复部主任张越民、浦东新区花木街道妇联主席黄卉、浦东新区花木街道残联条线干部陶鸣凤等多位嘉宾出席。

架起艺术连心桥:以艺术为媒介,促进社会融合

本次活动由上海浦东新区绿树成荫文化艺术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绿树成荫”)主办,同时携手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在上海金茂大厦设立画展分会场,并与“点亮蓝灯”同行,共同为孤独症群体发声。

近年来,国家对孤独症群体的全面发展给予高度重视,明确提出构建全生命周期支持体系的政策目标。在此背景下,“蓝色星图”计划以艺术为媒介,为孤独症群体提供表达自我、融入社会的宝贵平台。

活动期间,上海浦东图书馆总馆和金茂大厦88层同步举办了艺术展览,展出了孤独症群体创作的绘画作品、文创周边。这些作品以看见、爱、朋友、梦想为主题单元,生动展现了孤独症群体真实的内心世界,传递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绿树成荫理事长喻帆强调,艺术疗愈是帮助孤独症群体表达情感、提升自信的有效途径。通过艺术共创,许多孤独症青少年逐渐情绪稳定,社交障碍得到显著改善,同时也找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方式。

此外,活动还通过线上直播与“点亮蓝灯”联动,传递“公平、公正、团结、奋斗”的体育精神,号召更多人参与到关爱孤独症群体的行动中。画展存续期间的每个周末,“蓝色星图”都在上海浦东图书馆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融合体验活动,包括国画赋能、艺术疗愈亲子专场以及非遗草木染文创工作坊,邀请公众与孤独症儿童共同参与创作,进一步促进社会融合。

浦东图书馆副馆长王强表示:“艺术是连接社会与特殊群体的桥梁。通过艺术展览和论坛活动,我们希望为孤独症群体创造更多被看见、被理解的机会,帮助他们融入社区生活。”花木街道妇联主席黄卉也指出,街道妇联将继续支持孤独症群体的社区营造项目,推动残障友好社区的建设。

画好爱心同心圆:多元生态系统中的探索与创新

4月1日,以“以艺为媒 共筑蓝色星图——多元生态系统中孤独症群体全面发展的探索与创新”为主题的论坛在上海浦东图书馆报告厅召开。论坛汇集了政府代表、企业实践者、教育机构、家庭支持者以及基金会和公益组织等各界代表,共同探讨促进孤独症群体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宏观层面,日本立命馆大学陈婷婷博士提出,企业与社区在支持孤独症群体中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可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和社会资源,社区则需营造包容氛围,帮助他们建立支持网络。华东师范大学社工系副主任吴同教授通过视频分享了“社区营造中残障青少年群体融合的案例与建议”,强调艺术疗愈与社区营造的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孤独症群体的社会适应能力。来自浦东新区恩派公益基金会合作发展部负责人陈洁就社区营造中残障青少年群体的融合美育行动及其基金会如何给予社会组织支持做了分享。

在中观层面,来自上海市聋青技(鹤琴职业教育学校)的阙丽华、上海市浦东新区辅读学校杨斌、上海市杨浦区风帆初级职业学校石慧和上海市长宁区特殊职业技术学校等特殊教育机构的专家分享了学校在支持孤独症群体艺术康复成长中的实践经验。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高中部学术主任安佳・罗娜博士则介绍了国际学校在孤独症群体融合教育方面的探索与成果。

在微观层面,孤独症青年棋棋就业故事和“唐宝”妈妈胡洁通过建立鹿鸣艺社的真实故事令人动容。棋棋通过艺术创作逐渐融入社会,而胡洁通过非洲鼓教学帮助残障群体找到自信与快乐。这些案例展现了艺术赋能下的成长与蜕变,为社会提供了更多支持孤独症群体的灵感与方向。

在行业代表分享环节,深圳星宝天心的王丹丹带来了主题为《星际宝贝——自闭症儿童公益疗愈项目》的精彩分享,并展示了在自闭症艺术疗愈非遗扎染社团中的T恤成果。新加坡文创设计师Ceci通过视频分享了与孤独症群体合作的经历,并展示了这些经历如何转化为受欢迎的文化产品,吸引明星和各界知名人士的关注与支持。

论坛下半场的圆桌讨论聚焦“心青年支持性就业的探索与职业化路径的实践”展开。绿树成理事长喻帆指出,艺术工作者支持性就业是帮助孤独症群体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爱碍爱就业支持专项基金发起人钱晓忆分享了文创项目经验,强调文创产品开发为孤独症群体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浦东新区残联智协主席杨敏和浦东新区精协主席谢亮则从政策与支持者角度,指出政策和家庭在推动孤独症群体职业化中的重要作用。

形成“一个社区”概念:全方位支持孤独症群体发展

安置心智障碍青少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家长携手合作、共同努力。为此,“蓝色星图”计划以“表达性艺术治疗连续系统理论”为核心,为心智障碍群体及家庭成员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服务,涵盖美育赋能、艺术康复、心理咨询、就业支持、关爱倡导及残障友好社区建设等多个领域。

在宏观层面,绿树成荫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为孤独症群体争取必要的资源与支持。在中观层面,绿树成荫与学校、社区和企业合作,促进多方协作:在学校引入艺术疗愈课程,在社区开展融合活动,在企业推动公益项目,为孤独症群体创造就业机会。在微观层面,绿树成荫为孤独症儿童提供个性化艺术疗愈服务,帮助他们表达情感、挖掘潜能,同时为家长提供专业指导。

未来星社区“星朋友心相伴”项目作为生态系统论框架下的成功实践,通过社区购物、事务处理、社交活动及社区地图绘制等多方面探索,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到自我实现等多个维度,促进了社会、城市与小型社区的融合,构建了“一个社区”的完整概念。心智障碍者不仅是受助者,更是自我援助的倡导者,他们通过艺术表达呼吁社会理解与包容。

“蓝色星图”计划的启动,标志着社会对孤独症群体的关注和支持进入新的阶段。通过艺术疗愈、社区融合和政策倡导,孤独症群体的旅程虽漫长却不再孤单。当政策化作有温度的月光,艺术成为会呼吸的桥梁,那些曾被称作“来自星星的孩子”,终将在共情的星图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

联系方式请详见“绿树成荫文化艺术发展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