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上午8点半,北京链家石景山银河大街店的经纪人张俊涛早早来到海淀区阜成路的门店,做好开课前的各项准备:放好专门编制的《手机使用手册》、调整授课PPT亮度、摆放好桌椅板凳和水……这门以周边社区老人为授课对象的“我来教您用手机”公益课,32岁的张俊涛已经坚持了两年多。


这是贝壳公益团队推出的“我来教您用手机”课程在该社区门店的第一堂课。除了授课的经纪人,贝壳公益团队的成员也来到现场给予支持。别看这是一支仅有8人的“娘子军”,课程开发、城市对接和外部机构合作等功能却分工明确,她们在职责范围内不断深入,相互合作,打造出践行企业公益力量的成功范本,并在今年5月获得了“全国工人先锋号”的称号。


“就像我爸妈在跟我说话”


“我在大太阳底下就看不清手机屏幕是怎么回事?”


“我换手机了,这些图片还有吗?”


……


9点半的公益课还没开始,张俊涛已经被老人们围着求助,他依次手把手地耐心解答,并叫来门店其他经纪人帮忙。


聊起参与公益授课的缘起,张俊涛眼中慢慢有了些泪光。“我母亲直到疫情开始,才第一次用上智能手机。新手机拿给她那天,她另一只手都不知碰哪里,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太失职了。”从那以后,张俊涛不仅耐心地教母亲发信息、打视频电话,还每天发一条朋友圈。他说:“母亲给我朋友圈点赞了,我就知道她下班了,我也安心。”


2020年疫情期间,从河北唐山返回北京的张俊涛接到经理打来的电话。由于疫情期间老人无法出门交水电费、买药挂号,贝壳公益团队决定将暂停的线下手机课堂搬到线上,由张俊涛负责给北京石景山五芳园社区的老人上课。


据贝壳公益团队负责课程开发的吴淑萍介绍,线上的教材开发和授课方式刚刚开始探索,主要结合前两年的社区授课经验进行设计,并录制了一堂示范课给经纪人。通过一遍遍练习、调整和总结,张俊涛在微信群中发语音、文字和图片,终于教会了群内大多数老人基本的手机操作。


后来,课堂终于从线上回到线下,张俊涛带去的纸质教材发到了老人的手中,这个瘦削的小伙也见到了自己辅导的“大龄学生”。张俊涛感慨地说:“有个老人学会挂号了,初次挂到号后第一时间通知的人是我,听到他兴奋地说‘成功了’,感觉就像我爸妈在跟我说话,特别高兴和欣慰。”


“社区公益要用笨办法”


“手机APP就是平时用的各种软件,就是那个小图标。”


在海淀区阜成路门店的第一堂课,张俊涛的授课内容包括认识手机软件和防范电信诈骗案例。


授课过程中,他并没有局限于教材本身,而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引入和讲解,还总是停下来问大家讲课速度是否合适。


所有的讲课内容,都由吴淑萍和小伙伴们设计完成。“社区公益要用笨办法,和老人多多接触,通过他们的疑问来了解需求,才能真正站在他们的角度做好服务。”有着多年社区公益工作经验的吴淑萍于2018年加入刚刚成立的贝壳找房公益团队,从社区入手进行企业公益实践。


“刚开始也找不准方向,认为做好事就行了。”贝壳公益负责人贾生平告诉记者,团队成立初期只有5人,后来慢慢稳定在8人,经过不断的摸索实践,她们决定以“社区”为切入点,这也正是企业的优势所在。“我们有连接社区的线下门店和经纪人资源,也有多年的社区运营资源和公益经验,那么社区需要什么,我们去做就行了。”贾生平说。


如今,从北京开始落地的“我来教您用手机”公益课流程已逐步成熟,并研发迭代纸质、视频教材30余版,陆续推广到全国48个城市、2017个社区。据吴淑萍介绍,团队已开展手机培训课程约9000节,服务老年人约31万人次,而她自己则仍然在微信群编辑“每日一答”内容,迄今已坚持1100多天。


一封“学生”的来信


在“我来教您用手机”走向全国的过程中,团队的其他成员也纷纷发挥作用,90后戚桑格就是其中的一位。人类学专业出身的她主要负责线上工具运营和城市对接,她说:“许多经纪人已经通过公众号、课堂分享等了解了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他们其实也想参与,但不知道如何开发社区、怎么讲课、从哪里招人,我们就会过去做分享和讲解。”


拥有两年授课经验的张俊涛,目前负责每周两节左右的新课开班和经纪人辅导,正逐步向“经纪人导师”转型。去年教师节,作为公益课资深教师的张俊涛收到了团队送来的一束花,但他坦言从不认为自己是老师,“可能拿到花的那一瞬间有了些老师的感觉,但我更认为自己是一名社区服务者”。


对怀揣梦想来北京打拼的刘婷而言,感触更深。刚入职北京门店时,她的业务成交量很少,还一度产生离职的念头。就在她生日当晚10点,参加她公益课的一位老人给她发来微信,写道:“刘老师您好!今天是您的生日,生日不能与家人在一起,很是遗憾。如您不见外,明天休息的话,我代表您父母为您庆生,不知这样做是否妥当……这也是学生对老师的谢意。”


看到消息的刘婷心中一阵暖意,也不由得感动落泪。她说:“老人发来的文字,不仅让我感受到在异乡被关心关爱,更重要的是,这是对我的认可,证明我是有价值的。”


一封自谦为“学生”的来信,帮助刘婷树立了信心,也让她与这座城市建立了更深的联结。


吴淑萍也告诉记者,老人们所表现出的好学、认真和关心他人的处世态度,也一直在启发自己不断反思,激励自己把公益事业不断做下去。“对我们而言,公益不是一件有余力才去做的事情,而是与企业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并行的”。


今年5月,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的荣誉后,这个团队的成员们把微信群名称改成了“先锋号车间的女工们”。